我问:“岩岩生日?不还没到日子么?”
闺蜜说:“不是岩岩,他幼儿园的小朋友过生。”
“哦,那你叫岩岩不要吃太多,消化不了的。”
“没事,孩子高兴多吃点没什么。”
结果,昨天闺蜜打电话给我说岩岩“感冒”了,叫我给看看。晚上闺蜜带儿子来我家时我一看岩岩的脸色很黄,舌苔又厚,还时不时的咳嗽两声,一看脾胃已经很虚弱了。
我问闺蜜:“你让孩子吃了多少蛋糕啊?”
“哎呀,管不住,这丢人的,半个都叫他给吃了!”
“不跟你说少吃点了嘛,你看看孩子难受的!”
“可不是,当天晚上发烧,第二天就严重了,打喷嚏,流鼻涕的,发热、咳嗽还有痰,饭也吃不下去,打针、吃药都用了,还是热。”
我告诉他,这就是这次“感冒”的根源,孩子脏腑娇嫩,还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美味”,所以导致了疾病。闺蜜大吃一惊,完全不明白吃蛋糕和感冒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就是小孩脏腑娇嫩的特点。小孩很多病就是因为脏腑还没健全导致的,脏腑彻底健全后就没有这个病了。
小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差。而小儿时期乳食又不能自节,如果家长对喂养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孩子并非是缩小版的大人,孩子有自己的生理特点
中医认为:小孩从生下长到十来岁之前是自己的生理特点,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
小儿的五脏六腑很娇嫩,柔弱又娇气,抵抗力差,身体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全,没有长成。小儿年幼无知,无忧无虑,极少发生情志疾病,疾病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肺、脾两脏。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加之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因此小儿脾胃功能易于紊乱,而出现脾胃病,称之为“脾胃不常”。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的病证。
肺常不足
首先,小儿出生后,肺气始用,娇嫩尤甚,而且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赖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充养;其次,小儿“脾常不足”,水谷精微不足,则肺氧不足;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肺系疾患。
为什么小朋友大吃了一顿奶油蛋糕就开始“感冒”了呢?
小孩很多肺经的问题都是吃东西引起的。中医说脾胃属土,脾胃吸收饮食精华,分送到身体各部位,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此时小孩子脏腑娇嫩,脾土没有完全健全。
按照古人的思路打比方,脾土是母亲,肺金是孩子,母亲出了问题,孩子一定也会不足。
放到小朋友身上,如果脾很弱,肺一定受伤害,孩子脾胃不好,肺一定不好。很多小孩哮喘、过敏、不断“感冒”,到底怎么来的?原来,孩子脏腑娇嫩,脾胃还没健全,你又给他吃很多东西,吃得乱七八糟,脾胃很容易受伤,一下受伤了,马上影响到肺,结果导致了哮喘、不断“感冒”等问题。
其实我们西医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很多孩子过敏哮喘,是因为消化道黏膜没有健全,很多食物的蛋白颗粒直接从黏膜透过去进入体内,身体免疫系统以为是敌人来了,就开始攻击它,造成免疫反应,最终导致了过敏、哮喘等问题。
我告诉朋友,孩子的情况不偶然,现在奶油蛋糕都含反式脂肪酸,还有人造奶油等东西。我碰到过好几个病例,都是家长讲小孩过生日,剩下一大块蛋糕全吃了,家长看着孩子吃心里还高兴呢,孩子胃口真好。结果吃完就犯病。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给孩子吃的是好东西,色香味俱全,可正是这些我们认为的“好东西”,往往并没那么“好”,你能吸收的,对你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负担,尤其是所谓的“补品”!“你之饴糖,我之砒霜”。
反式脂肪酸本来就不是人体能正常吸收的。小儿消化道黏膜还没完全形成,脾土还很弱,自然要积食,积食又会发热。
积食是什么?有什么症状?
积食就是存在胃肠里不能消化的食物,太多了又消化不了就沤在里面,吸收不了也排不出去,时间久了及成了“垃圾”,胃就成了“垃圾场”,慢慢开始变臭,产生热量和“废气”,所以孩子发热,(这个发热主要就集中在腹背部),口臭,便秘,拉出来的也是臭的,还有不消化的东西,食积时间久了,热量往全身走,孩子热就会烦躁不安,夜啼,不睡,出汗,盗汗(盗汗特指晚上出汗,白天不出汗)。
积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关系?
积食可以引起感冒,如积食的孩子热而出汗,体质虚弱而易感;
感冒时如果饮食不当也可引起积食,如家长看孩子感冒胃口差就会娇惯孩子吃喜欢吃的东西,一下子吃多又会积食;
食积发热跟感冒发烧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儿食积发热一般热势不会太高,多表现为低热,口渴。对这种发热的治疗,应抓住病机本质,着重在于消导食积,食积得以消导,发热会自然而退。
积食咳嗽不需要“消炎”,因为不是病毒细菌引起;感冒咳嗽严重时需要适当使用消炎药。
孩子一感冒、发热、咳嗽,家长不分情况就要到医院去打消炎针,西医治疗以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为主,易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其肺炎的复发。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患儿进行采访调查,小儿肺炎的复发率约在70 %以上。
除了药物以外还有哪些方法治疗?
不能吃药一样可以治
中医外治疗法里刮痧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外治疗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小儿),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
其中,刮痧更以其用具简单、手法简便在民间盛行。
刮痧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如牛角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经气,调节免疫功能之目的。刮痧作用于体表,可使病邪透达于外,内调脏腑功能。儿科多种病证如小儿感冒、肺炎、哮喘、食积、五迟、泄泻、遗尿、面瘫等均可应用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在治疗反复性肺炎、食积内热证上选取部位为前颈部、胸背部。
前颈及胸部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走行,背部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包括大椎、陶道、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位,因此刮拭前颈部和胸背部可以清泻肺(大肠)、脾(胃)、心(小肠)与三焦经积热,消除内蕴之热,使阴阳平衡,疾病乃消。
注意事项:刮拭手法用力均匀,以宝宝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中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刮痧后及时擦干皮肤,让宝宝穿好衣服,饮用温水并休息。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4小时左右。对于病情重、进展快的宝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可单用刮痧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编者注:因体质不同,小儿病情因人而异,不排除“不同疾病有相同症状”,“相同疾病却有不同症状”,请不要盲目自行判断,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医生诊断,治疗。
-END-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医虫TCM",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