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028-87560313
  • zhongyiyaojishu@163.com
  •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华神大厦4楼B401、B403

祝贺!又一项中医药特色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07
0

为全面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关 “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增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优化人才成长途径”与“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等指示精神,以及2020年全省中医药大会工作要点中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具体要求,充分落实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专注于中医药适宜技术收集、整理、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办会方针,2020年12月4日至6日在成都成功举办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特色中医药适宜技术(黄帝内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


12月4日下午,研究会会长张虹教授与贵州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州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硕教授,以及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名中医缪奇祥主任医师就“如何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收集、整理、研究与推广工作;如何搭建好专业学会平台;省级学会如何加强交流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交流会上,张虹会长与杨硕秘书长均表示:贵州省针灸学会与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在中医药文化、技术传承与推广,以及会员服务等各方面加大交流合作,共同为两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12月5日-6日,四川省名中医、研究会常务理事缪奇祥主任中医师杨硕教授刘克泓主治医师廖红主管护师等几位专家分别就《黄帝内针理论与规范》《经络诊察》《经络基础》《黄帝内针的临床应用》做了专题授课和一对一技术指导练习操作。



 黄帝内针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主要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此技术为缪奇祥主任医师参加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培训项目学习所得。

经络诊察源于传统,基于科学,效于临床。《黄帝内经·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 经络诊察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物理诊断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经络诊察的记载。针刺之前,必须先诊察经络的虚实;《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治疗前须先审视、切候脉动,循推和按压经络,了解经络之虚实和异常变化:《灵枢·根结》:“必审其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肤之柔粗,而后取之也。”如治疗痹证,“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灵枢·周痹》)。







本次培训班,吸引了研究会会员、全省中青年骨干医生等在内的70人参加。培训结束后,学员表示: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的技术推广培训班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此次黄帝内针培训不但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医人一定要重视经典学习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