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huang di”,第一反应就是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皇帝”。
今天要说的当然不是单纯的“皇帝”,而是华夏文明之祖的“黄帝”。
“皇帝”“黄帝”傻傻分不清。
话说,身为中国人的创始人,黄帝肯定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这从他的出生就可以看出来。
相传: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有一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一道电光划破寂静黑夜,电光围绕的北斗枢星一不小心掉落下来,正好砸在附宝旁边,然后她就怀孕了,怀的这个就是黄帝。
这毕竟是神话传说,虽然在现在看来极不科学,但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原始社会,牛人肯定得和普通人不一样,要么是罗汉金身、要么是仙女下凡、要么是大神转世,得有主角光环加持,这才能彰显其命中注定。
其实都是套路。
接着说
附宝怀黄帝足足怀了24个月,比起哪吒来说还是差了那么一年,别看时间没哪吒久,但是人家出生的时候哪吒的祖先还不知道在那里玩泥巴呢。
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不一样,没几天就能说话,到了15岁,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短什么都明白,简直是无所不能。
所以胎教是多么重要呀,人家在肚子里就开始学习,其他娃娃多大了还在玩纸飞机。
结论:教育要从肚子里娃娃就开始抓起。
后来,因为无师自通无所不能,黄帝成为了有熊(今河南新郑)的首领,然后带领着他的部落过上了愉快的原始生活。
据不可靠的百度说:“黄帝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这样一来,还是觉得“皇帝”比“黄帝”高大上。
关于黄帝,传说的版本有很多,传说他的统治时期有三大部落,一为炎帝领导的姜姓部落,一为蚩尤占领的九黎部落,还有黄帝带领的华夏联盟,当时三大部落三足鼎立。
但是,哪个都想站在最高的位置,于是,三大部落连连征战。逐鹿之战、阪泉之战在这个期间爆发,最后以黄帝胜利统一华夏为结局。
你以为我要给你讲逐鹿之战与阪泉之战么?
我
就
不
!
今天的标题是中医故事,前面交代黄帝都写了那么多字了,最后还是要和中医靠上边啥。
中医的别称很多:岐黄、悬壶、杏林、青囊等等,其实每个名称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岐黄”便是以黄帝和其臣子岐伯命名。
传说,黄帝有个臣子叫做岐伯,这个人博学多才,在医学方面更是造诣颇深。虽说岐伯是黄帝之臣,事实上,黄帝尊其为师。
据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记载:“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
岐伯和黄帝两个人经常有事无事都要坐到一起讨论医学知识,一问一答,十分默契,旁人也没闲着,将岐伯和黄帝所讨论之事一一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便成了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黄帝内经》。黄帝与岐伯也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岐黄。
经后世考论:《黄帝内经》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
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
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END-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医虫TC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