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0-22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此时太阳到达黄经6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健脾利湿,清心祛暑
小满节气,天气逐渐炎热,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到来。湿邪最易伤及人体脾脏,故小满时中医养生应以健脾利湿、清心祛暑、和胃养阴为原则,经络穴位养生以调理脾经、胃经穴位为主。
以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为主
足三里
【定位】
小腿外侧,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取穴方法】
屈膝成90度角,由外膝眼(犊鼻)往下四横指,小腿两骨之间(胫、腓骨),距胫骨约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
艾灸∶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厘米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1次,共7次。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做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共7次。
丰隆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取穴方法】
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
艾灸∶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厘米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1次,共7次。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做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共7次。
三阴交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穴方法】
以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做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共7次。
内关
【定位】
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关节,从掌后第一横纹上两横指,当两条大筋之间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
艾灸∶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厘米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1次,共7次。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做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共7次。
多食素能防湿热
到了小满,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天气闷热潮湿,所以也是皮肤病高发期。
所以,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可多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绿豆、冬瓜等。少食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和各种海鲜发物等。
胡萝卜炒木耳
【材料】胡萝卜250克,水发黑木耳50克。
【调料】葱花、盐、鸡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胡萝卜洗净,切丝;水发黑木耳择洗干净,撕成小朵。2.炒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植物油,待油温烧至七成热,加葱花炒出香味,放入胡萝卜丝翻炒均匀。3.加木耳和适量清水烧至胡萝卜丝熟透,用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百合红豆汤
【材料】红豆50克,莲子30克,百合5克,陈皮2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1.红豆和莲子分别洗净,浸泡4小时;百合泡发,洗净;陈皮洗净。2.锅内加清水,放入红豆、莲子煮约40分钟,加陈皮、百合继续煮约10分钟,加冰糖煮至化开,搅匀即可。
薏米花生豆浆
【材料】黄豆50克,薏米30克,花生仁20克。
【做法】1.黄豆用清水浸泡8-12小时,洗净;薏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花生仁挑净杂质,洗净。2.将上述食材倒入豆浆机中,打成豆浆,过滤加热即可。
拍打心包经好处多
小满时可拍打心包经来养生,具体方法是∶首先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弹拨此穴时可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弹拨几下之后,用空拳沿着心包经慢慢地拍下来,可安心神、解心郁。
若没有时间对整条经络进行按摩,也可选择几个简单易找的穴位,如劳宫穴、中冲穴进行按压。经常揉按可以清心安神、消肿止痛,防治中暑、心悸、烦闷等。
党参红花方
【药物组成】黄芪25克,党参25克,枇杷核 25克,红花20克。
【制法用法】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清水浸泡20分钟,加水15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热水,待温度适宜后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健脾,和血益肾。适用于气血不和,精神疲惫,四肢乏力。
文案:秘书处在线事业部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动画:金鉴学堂
审核:刘 冬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