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028-87560313
  • zhongyiyaojishu@163.com
  •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华神大厦4楼B401、B403

不做家务的男人易得糖尿病?快转发给家里那位!

发布时间:2019-07-22
0
不做家务的男人易得糖尿病?快转发给家里那位!
原创: 冬瓜皮  医虫TCM  



不做家务的男人易得糖尿病?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咋回事儿:



前几天,这条文案造成的后果席卷朋友圈。大家在朋友圈尽情地@自己的男人......






做家务到底能不能预防糖尿病?



这个小编不晓得,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糖尿病确实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疾病!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医学界有句老话,“一个糖尿病等于半个内科学”,说明糖尿病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



在我们认为“糖尿病没有大碍”的时候,它却正在暗中侵袭我们原本健康的器官,一步一步将我们的生命加速赶向终点。

其实现在说的Ⅱ型糖尿病就是中医的消渴病,中医在治疗消渴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定义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引起阴虚燥热所致。

1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至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好为上消,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悉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2  饮食失节


平素过食肥甘,恣食炙赙饮酒无度,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致消谷善饥,发为中消,早在《素问·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劳欲过度

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烟火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下消。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很多病情轻的患者并没有症状,他们只是在体检或偶然化验时才知道自已血糖高的。有些患者血糖是逐渐上升的,虽然并没有感觉到血糖很高,但实际上疾病早已存在。



一般情况下,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随着尿糖增多,大量水分也会从尿中排出,患者常觉得口渴、尿多,尤其夜间排尿明显增多,这是血糖较高发出的信号,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疲乏无力。



有些患者不晓得自己血糖高,尤其是年轻人,渴了就喝含糖饮料,结果越喝血糖越高。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尤其在同时发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其他时,更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因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或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时,应当及时就诊,检查血糖。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异常,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当把这些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才能明显降低患者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辨证要点


根据消渴多饮、多食、多尿“三多”症的孰轻孰重,首先要区分上、中、下三消主次之不同,临床上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并见,互相影响,但三者之中,有所偏重,程度上有轻重不同。



其次,要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情病程不同而阴虚燥热之表现亦各有偏重,大体言之,初病以燥热为主;随病程延长,则阴虚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阴损阳,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本病以三多一少为主,并发症为次,但也有些中、老年患者,三多一少不明显,而因疮疖、眼疾等并发症而发现本病者。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中医将一般糖尿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



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于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滓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


选用一贯煎加味(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

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于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


选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30克,生黄芪30克,苍术1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

选用金匮肾气丸(肉桂10克,附子10克,生地10克,茯苓15克,山萸肉l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泄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治疗两个月左右,血糖控制满意者则继续用中药,不满意者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针刺主治


1.上消属燥热伤肺


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千舌燥,尿频量多,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象洪数。

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胰俞、肺俞、太渊、合谷、鱼际、少府。方中胰俞为经外奇穴,有调节胰腺功能的作用,被临床验证为治疗消渴的效穴,取合谷,肺俞,太渊以养肺阴,清燥热;鱼际为肺经荥穴,配少府,合谷清上焦之热以生津。

随症选穴:口干舌燥加廉泉,咽痛甚者加少商。

操作要点:除鱼际为捻转法,余穴均为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15~30min。



2.中消属胃热炽盛


表现为:多食善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胰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庭。方中胰俞为治疗消渴要穴,胃俞、中脘为胃之俞募配穴,再配以足三里、三阴交以调畅气机,以健脾助运布津,更配以内庭清胃火以救阴。

随症选穴:大便秘结甚者加六枢,痰湿重者加丰隆。

操作要点: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



3.下消属肾阴亏虚者


表现为: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处方:胰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照海。证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故取肾俞补益肾气,太溪,照海。肾阴清下焦余热;三阴交为足三穴交会穴,补之能益三阴,而胰俞为治消渴之验穴。

随证选穴:视物模糊者加光明,烦燥不寐者加印堂,神门穴。

操作要点:诸穴得气后均施轻揉捻转补法。



4.下消属阴阳两虚者


表现为: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处方:复溜、肾俞、命门、胰俞,关元。本方取复溜、肾俞可补肾阴之不足,灸命门、关元可补肾培元,胰俞则为消渴要穴。

随证选穴:头晕耳鸣甚者加中冲,尿频数者加气海,水泉。

操作要点: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命门,关元及气海隔附子饼灸5壮。



穴位埋线疗法

治法治则: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处方:胰俞。 

加减:

1.上消症状(多饮)为主者配肺俞、合谷。

2.中消症状(多食)为主者配胃俞、足三里、内关、曲池。

3.下消症状(多尿)为主者配肾俞、太溪、关元、三阴交。

4.皮肤搔痒者加血海、曲池、风市。

5.合并冠心病者配膻中、内关、足三里。

6.合并肢体麻木疼痛者可循经取穴。

操 作:

将“0”号或“1”号羊肠线2~3厘米装入12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3~5个穴位,半月埋线 1次,1个月为一疗程。



饮食

在饮食方面当以清淡为宜,并注意生活的调摄,如《儒门事亲·三消·说当从火断》所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变不足忧矣”。





-end-



声明: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编辑:冬瓜皮

审核:虫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