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校友会联合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公益培训班第七、八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研究会副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专家李敏教授与研究会中青年专家库成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家成词松教授两位老师分别就“中药鉴别”与“中医诊断”主题展开了相关讲座。
上午,李敏教授以《临床常用中药材品质鉴定方法介绍》与《名贵中药材真伪鉴别与品质鉴定》为主题展开讲座。
讲座中,李敏教授通过对贝母类、人参类、西红花、三七、冬虫夏草等仿品、伪品鉴别鉴定手段的细致讲解,系统性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品质评价方法。同时阐述了当今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归本清源,引导参会学员们正确认识国内中药情况。
下午,成词松教授的讲座内容则围绕《中医舌诊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主题展开。
讲座中,成词松教授通过对舌诊的详尽阐述,进而以气虚证的讲解为切入点,对中医诊断的思维路径进行了高度总结与概括,成教授还对其独创的“串珠式中医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中医学的优势所在,引导参会学员们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来自全省的近230名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医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加本次公益培训班。老师们声情并茂、举一反三的讲课方式彻底点燃了现场广大中医药粉丝的学习积极性,学员们反应非常热烈,培训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培训间隙及培训结束后纷纷向两位老师提出问题并就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展开讨论。
本次公益培训班的顺利举行,对基层中医药工作者适宜技术能力的提升、中医药文化向大众普及具有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同时为有价值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正名,为群众能够正确了解与认识传统中医药提供了窗口与平台。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将一直以“研究、整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己任,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培训结束后,研究会向会员们颁发学习证明
撰稿:仉孟君 编审:罗枫